韩联生

韩联生

淮海战役中,时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的韩联生在宁阳县东庄镇北鄙村指挥“飞行爆破”试验时壮烈牺牲。他是我军工程兵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我军牺牲在宁阳大地的最高级别指挥员,也是淮海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韩联生,湖南省湘潭县郭家桥乡陶家垅人,1907年出生。12岁就跟父亲在安源煤矿做小工,受尽了旧社会的压迫、剥削。

1930年9月,工农红军来到安源后,受过安源大罢工洗礼的韩联生父子,都争着报名当红军。但他不同意父亲去,说家里这么多人吃饭,不能都走。而他年纪轻,力气大,还是他去为好,父亲同意了,他高高兴兴地挑着炸药、雷管等物资,随着部队上了井冈山。10月初,红军攻克赣南重镇吉安后,决定以安源工人为基础,组建红军工兵连。韩联生在这个连任班长,成为红军第一代工兵。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兵组建后,只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投入了反“围剿”的战斗。他和全连战士一起,除架桥修路、构置工事,设置障碍,为红军作战提供保障外,他们还用布把炸药、铁片和雷管捆扎起来,制造一种手雷供红军使用,在反“围剿”中发挥了一定的威力。

1933年下半年,韩联生调往江西红军特科学校,任教习营第二连(渡河连)连长,从事红军早期工兵干部的培养工作。1934年6月,他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中央军委直属工兵营第一任营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带领组建才两个月的工兵营,随着红军主力长征。在长征途中,韩联生带领工兵营炸毁桥涵、堵塞隘口、破坏道路、设置路障和架设浮桥等。12月30日晚,部队接到迅速赶赴乌江、负责架设浮桥的紧急命令。当红军胜利渡过乌江天险时,他率领工兵营一直守在桥边,成为最后一批撤离乌江的部队。

1503404119131031

遵义会议后,军委工兵营缩编为工兵连,韩联生改任连长。1月底,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当红军走过他们在赤水上架的绳舟浮桥后,又奉命把它炸掉,断敌追路。他亲率爆破组,冲上浮桥,站在桥中间,指挥战士们沿桥放置炸药,冒着行将追及的敌人的炮火,他一声哨响,十几个爆破点同时点火,再指挥战士迅速奔向对岸,他刚撤离浮桥,背后就轰隆隆地炸开了,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5年4月底,在金沙江交西渡(皎平渡)负责渡运部队过江时,他指挥工兵连中会划船的战士,用六只木船,连续轮流战斗了五天四晚。他在江边一直坚守到把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5月下旬,在抢渡大渡河时,由于水深流急,每渡一趟河,木船都要被冲下几里路远。他便在河两岸组织拉纤把船往上游拉几里再渡,就这样,仅用两天半时间,把红一师全部送到对岸,为配合左路红军抢夺泸定桥争取了时间。漫漫长征途中,处处留下了他和工兵连浴血奋战的身影。长征结束后,他率工兵连抵达陕北,投入了新的战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韩联生所在部队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曾任团政委、师直工兵科长等职,随部连年转战太行山区,并同一二九师被服厂女工侯银绨结婚。

1942年秋,他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近两年时间的学习,大大提高了他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知识,曾获得“学习模范”称号。

1944年,他从中央学校分配到南泥湾中央直属工兵教导大队工作,为八路军培养工兵干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仍回到太行山区,任一二九师师部工兵主任,主持师工兵工作。

韩联生干部简历表

1946年终,他调山东野战军,任教导大队大队长,负责教育被俘军官。经过他的耐心工作,一些被遣返的国民党政府军官,思想都有很大的变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后来还为解放战争作过贡献。

1947年春,韩联生调任特种兵纵队任工兵团团长。他五次负伤,身体状况较差,但始终带病坚持工作,并同战士一起生活,深受指战员的爱戴。当工兵团组建好以后,他就狠抓基层工兵骨干的培训工作,自任教导队大队长,全力轮训全团各级干部,使他们在工兵战术、技术,特别在实际爆破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一次配合部队攻克潍县的战斗中,工兵团出色地完成了坑道爆破任务,受到上级和攻城部队的赞扬。

1948年4月,韩联生调任特种纵队参谋长,特纵领导为弥补炮弹不足,决定由他负责,加紧研究和试验“飞行爆破”的技术,他来到山东省泰宁县北鄙村试验现场,同干部、战士一起,从捆扎炸药包到使用迫击炮送出的每个环节,他都细心研究,反复试验,忘我地积极钻研和改进‘飞雷’技术。在工兵试验迫击炮送炸药时,韩联生亲自到工兵团进行检查和指导,试验中因炸药爆炸而光荣殉职,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1岁。

91ef76c6a7efce1ba4ddae60ae51f3deb58f65a1

韩联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出生入死,奋战疆场,百炼成钢。在18年的艰苦战争中,韩联生曾经5次负伤,头上、胸上、脚上、手上,都是累累的伤痕,左手无名指已成残废。他的身体非常衰弱,有胃病,经常失眠,遇有阴雨天,伤口就会疼痛,但他一直坚持工作,从不休息,曾数次拒绝上级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充分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韩联生牺牲后,特种纵队指战员在泰宁县东庄乡北鄙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安葬了烈士的遗体。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照片和遗物,陈列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人们对他的永恒纪念。时任华东野战军特纵司令员陈锐霆后来回忆韩联生时,写诗叙述了韩联生南征北战,光辉壮丽的一生。

           出身安源老矿工,长征队里老士兵,

           政治开朗性刚直,业务熟练老忠诚。

           为补决战炮弹少,亲试‘飞爆’鲜血红,

           敬翻淮海先烈册,最高级别留英名。


微信截图_20210317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