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基(1909—1941),原名赵德庭,回族,今宁阳县伏山镇太平村人,幼时随父亲读书、习医。1927年,与出生于贫苦家庭的本村同族女青年马淑贞(1909—1946)结为伴侣。
1930年赵福基因生活所迫辞去教职改行行医,足迹遍及白马、吴家店、东史一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见祖国山河遭日寇铁蹄践踏,义愤填膺,誓要参加抗战!1938年初,参加革命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五区做动员参军、收缴公粮等民运工作,后任该区区长,带领全区人民开展游击战。在他的影响下,马淑贞也参加了抗日工作,在宁阳汶河一带,帮助各村发动组织妇女成立了妇救会,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斗争。
当时,赵福基在群众眼中他是“虎胆英雄”,在敌人眼中却是“谈赵色变”,因为他机智勇敢,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白马庙、大辛庄、开元寺、沈家坪、王卞等日伪据点,侦察敌情,巧抓俘虏。1939年4月,赵福基率区游击队支援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从大梁王成功突围。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抗日环境更加恶劣。日伪军不断清乡、扫荡,特务队四处活动,搜捕抗日干部和积极分子,同年春,赵福基在肥城县张楼村不幸被敌人围捕。日伪军先是对他封官许愿,妄图诱骗他供出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和干部的行踪。赵福基不为利禄所动,大声怒斥日寇和汉奸走狗。后来,敌人又对他施以酷刑,都没能动摇赵福基的革命意志。6月3日,赵福基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
丈夫的噩耗传来,马淑贞心中万分悲痛。马淑贞暗下决心,一定要振作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去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1946年8月24日,马淑贞冒着危险去桃园执行任务,在完成任务返回驻地的途中,被匪首陈德山的队伍包围,不幸被俘,押到住山庄。敌人对马淑贞进行审讯并用尽各种酷刑,牵着游街,逼她口供。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一字不吐。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砍断了她的手腕,在脖子上坠上石头,推入枯井内,马淑贞壮烈牺牲。
1984年春,宁阳县伏山镇全体少先队员缅怀党的好干部、回族人民的好儿女、模范革命伴侣——赵福基、马淑贞,自发捐款重新修建了夫妻双烈士墓,并立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