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抽调干部南下、开辟新区工作,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2月,华东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山东解放区抽调约4000名干部,于7月到达中原局,被分配到江汉、陕南、桐柏等地区工作。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提出,要准备5.3万名干部支援新区,其中要华东地区抽调1.5万名。12月,华东局召开各战略区领导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部署抽调南下于部任务。
按照鲁中南区党委和泰西地委的要求,宁阳抽调南下干部分两批进行。12月,泰西地委研究决定,全区第一批抽调南下干部共计130人,其中宁阳县29名,并在由宁阳县委书记张立信和地委办公室主任董鲁展、宣传部长谷扩如、长清县长张澄秋、泰西县委宣传部长宋杰之等人组成的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赴华东局党校学习。
1949年2月,泰西地委硏究抽调第二批干部南下,要求这批干部要能组成1套地委、6套县委、42套分区委,其中地级机关59人,县级机关138人,区级机关252人,共计449人,此外还有战士、勤杂人员230人,总计679人。在落实干部南下的任务中,县委下达了动员令,广大干部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但也发现少数同志存有“解甲归田”、“故土难离”的思想。对此,县委及时教育干部要提高政治觉悟,克服地域、家庭观念,树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观念,服从组织调动,积极报名南下,从而保证了抽调任务的完成。
3月初,宁阳县第二批南下干部由县委宣传部长谭洪洲、民运部长王文彬带队,在地委书记崔健、专员李荣村、军分区司令员谢富林和地委组织部长邵汝群、民运部长李学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曾少东等领导的带领下,到达临城(今枣庄官桥)附近,与第一批南下干部汇合,被编入华东局党校干部七大队,于5月到达杭州,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金华地区。之后,宁阳还组织了第三批南下干部,分别奔赴川、黔等地。时属泰宁县的原宁阳东部的东庄、南驿两区也先后抽调了两批干部南下支援新区。这些干部南下后,历尽艰险,辗转数省,克服了地域不熟、条件艰苦、斗争情况复杂等困难,积极开展工作,为开辟新区、巩固政权,实现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根据鲁中南军区指示,泰西地委、军分区从宁阳、长清、平阴等县大队抽调兵员,组建警备十六团、十九团、二十团。其中,警备十九团南下,一部编入华野后备兵团一师,一部编入二野三十二师。警备二十团由宁阳原县大队队长李平升任团长,开赴南京;警备十六团开赴石家庄,后改编为铁道兵团。另外,宁阳县还派出大批民工组成民工团,携带担架、小车、挑子等支援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大批干部南下以后,泰西地委对宁阳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原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张立信带队南下,周鲁接任县委书记;原宁阳县民主政府县长王少芬调任泰西地委组织部长,刘献庭接任县长。同时,孙甫任县委组织部长,苏晋西任县委宣传部长,崔才任县公安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