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成立
追忆·峥嵘岁月 > 泰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 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成立

中共山东省委南上庄会议之后,根据省委派干部到地方开展工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省委书记郭洪涛亲自找朱蓂阶谈话,派他回宁阳东庄开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政委程照轩还找到武效周,让其协助朱蓂阶工作。

东庄位于津浦铁路以东,向东直通沂蒙山区,是日本侵略者控制的心脏地带,周围驻有日军的4个中队和泰安、宁阳、泗水三县的伪军大队。在这样一个被敌人严密统治的地区,要公开打出党的旗帜,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不等立足很可能就会遭到破坏。据此他们分析,眼下日军已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总想建立顺从于他们的傀儡政权,以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我们如果以“自治”的名义建立政权,最能适合日本侵略者的心理,更有利于根据地的建立。

于是,朱蓂阶、武效周根据省委领导“宜以灰色面目出现,建立政权”的指示先后与宁阳九区、泰安七区教育界的进步人士范炳章、李冠三、查丹宸等人商定,在宁阳东庄和泰安石固(现属宁阳县东庄乡)一带,建立一个外白内红的抗日政权,因该地处于泰安、宁阳两县交界,故取名为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会”)。

1938年6月,朱蓂阶、武效周等组织召开地方进步人士、开明士绅和抗日积极分子会议民主推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组成的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朱蓂阶当选为主任委员,范炳章、李冠三、崔肃亭、陈子范、安学仁、田子坚、查丹宸当选为常务委员。“自治会”公开地址设在东庄小学,委员轮流驻会办公。“自治会”还下设东庄、霄岚、南山阴、泰安、花观、海子、东太平7个分会,分会以下设若干村自治组织。“自治会”作为泰宁边区的最高政权组织形式,执行两种任务:一种是以维持会、自卫团、伪政权的面目与敌人周旋;另一种是利用公开的“伪政权”作掩护,履行抗日政权的义务。其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各界爱国人士,抗日救国,保卫家乡,保卫人民利益。

“自治会”成立后,不仅建立了村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开办了抗日小学,而且还在各村开展了土地陈报工作,并整顿了集贸市场,统一了税收管理,印制了“自治区流通券”等。“自治会”实质上已经成为泰宁边区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秘密的抗日民主政权。因而,它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工作覆盖面已由最初的20多个村庄发展到17个村庄,其中包括泗水北部、曲阜东北部的一些村庄,所以“自治会”也曾一度称作“曲泗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曲泗宁县委还在“自治会”活动区内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确保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这一地区的贯彻执行,使这块不大的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充分发挥了它独特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