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939年6月下旬,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组建中共宁阳县工作委员会,工委成立后,即抓紧利用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抗日活动的影响,进行抗日宣传,开展建党建政工作。至年底,全县(铁路以西)计有1个县工委、1个区委、约12个支部、100多名党员,主要分布在二区的廖桥、巩家堂,三区的高桥、杨家庄、孙家滩,五区的中皋,六区的山前、曹家寨,七区的宁家庄,八区的大磨庄、中李、西贤等村庄,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基础条件。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是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关于努力争取政权的指示精神和罗荣桓政委的指示,泰西地委加快了筹建抗日民主政权工作的步伐。5月下旬,泰西地委指示边裕鲲、许国、张启光等5人在宁阳六区山前村成立了半政权性质的宁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由边裕鲲负责,代行政府职能。县、区抗日动员委员会在县工委领导下,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动员青年参加自卫团等抗日武装;为部队筹措钱粮,保证部队的有效供给,为宁阳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9年9月,县工委书记邵汝群通知各区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召集各乡镇长到七区板倒井开会(后会址迁至张家圩子)。马继孔被与会的56名乡镇长选举为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并在张家圩子宣誓就职。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设民政、财政、教育3个科,杨建标任县长秘书兼民政科长,宋香山任财政科长,朱荫堂任教育科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标志着宁阳抗日根据地形成。